西安星空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
        
   總部: 土建辦公室
西安市公園南路南段7號陽光麗城3號樓3單元403室
電話:139-9199-7258   馬總
 
  分部:  安裝辦公室
西安市西影路陽光小區湘園15號樓2單元4
02室
電話:029-83645524
工作郵箱: 2813895792@qq.com
 
新聞中心你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
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發布時間:2014-08-29 | 2015-01-15 22:38:38  點擊:
關于印發《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陜發改規劃【2011】1293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貫徹落實《陜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和《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陜政發〔2011〕37號)精神,充分發揮我省科教資源和產業優勢,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ㄒ唬┌l展現狀

  “十一五”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創新型陜西的總體要求,通過實施“13115”等科技創新工程,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是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高。通過實施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前沿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學研結合更加有效,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明顯增強,創新能力的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初步顯現,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位居全國第八、西部第一。在衛星導航、高功率激光器、超導材料、抗體藥物、特(超)高壓輸變電等領域的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將會催生出一大批新興產業。

  二是產業規模逐步擴大。通過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使全省高技術產業保持了20%以上的發展速度。航空航天、生物醫藥、軟件服務外包和新材料成為推動高技術產業發展的主導力量。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果在國內實現產業化,改變了我國核心技術領域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迅速成長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以西安炬光公司為代表的技術引領型,以富士達為代表的標準引領型,以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為代表的技術擴散型,以西安創聯為代表的企業裂變型等新興產業發展模式。

  三是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以西安、寶雞、楊凌、渭南等國家級高新開發區(示范區)和西安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為代表的關中開發帶,已經成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聚集高端人才、培育新興產業及產業集群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在西安形成了軟件與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在寶雞高新區形成了以鈦及鈦合金為基礎的新材料產業集群,在楊凌形成了生物醫藥和生物農業產業集群。

  總體上看,我省具備了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人才、技術、產業和環境優勢,在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均已全面起步,成為我國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但與陜西所具有的科技優勢和產業基礎相比,還顯得不夠相稱;與經濟發達省份掀起新一輪發展新興產業的大潮相比,還有較大差距;與國家對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相比,處在初級發展階段,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ǘC遇挑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迫在眉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到重要議事日程,我省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著一系列難得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機遇。七大領域確定的重點行業大多是我省的優勢產業,有望獲得國家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機遇。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在西部建設國家能源和資源深加工、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基地,這對于地處西部地區的陜西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來說,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內外市場擴大機遇。目前,國家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行業,都是極具發展前景的產業,其產品和相應的服務都具有十分廣闊的國際、國內市場。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面臨著各種嚴峻的挑戰。一是世界各國爭奪戰略主導權的挑戰。為搶占新一輪新興產業發展的主導權和戰略制高點,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專利、標準等手段,試圖繼續主宰全球高端市場,將給我省新興產業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二是各省區市掀起新一輪新興產業發展大潮的挑戰。各省區市特別是東部發達省份紛紛出臺了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加大投資力度,新上一批項目,搶占戰略制高點,對我省也是一個嚴峻挑戰。三是核心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進展的挑戰?傮w上看,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各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基本上處在一個水平線上,能否率先取得突破,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ㄒ唬┛傮w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為動力,以支撐和引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以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為重點,堅持依靠自主創新推動技術進步,堅持依靠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發展,堅持依靠創新驅動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積極培育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做大做強,成為支柱產業;大力推進生物、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壯大,成為先導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ǘ┗驹瓌t

  ——堅持政府支持引導與市場配置資源相結合。發展新興產業,政府要強力推進,發揮組織領導和宏觀調控職能,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運用市場機制統籌科技資源,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升產業競爭力。

  ——堅持選定有限目標進行重點突破帶動全局。集中現有人力、物力和財力,確定若干重點產業,在每個產業當中選擇若干重點企業或者產品,選定若干重大項目加以重點扶持,形成“以點串線,以線帶面”的連鎖效應,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帶動整個新興產業的發展。

  ——堅持傳統產業改造與培育新興產業相結合。新興產業發展,一方面要調整存量,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向新興產業轉移;另一方面要擴大增量,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發展新興產業。近期內重點在做大,為企業積累資金,占有較多的市場份額;長遠看要做強,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保持在本行業的領先地位。

  ——堅持開放合作與培植地方企業相結合。以自主創新為主,結合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快地方企業成長進程,提高自我發展能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要積極開展國際間、省際間、企業間的戰略性合作,做大做強新興產業。

 。ㄈ┲饕繕

  1、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組織實施產業重大創新發展工程,加快航空、衛星應用、物聯網、激光器及應用、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光伏、風電設備、高性能碳纖維及應用、鈦及鈦合金、生物醫藥等核心產業鏈建設,帶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3000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5%。

  2、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組織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加快推進產學研用結合,以企業為主體建設和完善100個創新平臺(包括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依托大型骨干企業建設、重組10個工業技術研究院,建設和完善20個高技術產業基地支撐服務平臺,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導的技術創新體系和以園區為載體的綜合服務體系。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企業R&D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超過5%。    

  3、產業聚集效應顯著增強。加快推進航空、航天、生物、軟件外包、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基地綜合服務功能和支撐作用明顯增強。西安、寶雞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楊凌、榆林力爭成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高端人才、技術成果和金融資本加速向創新型城市聚集,創新驅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效逐步顯現。到2015年,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成為國內高端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轉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的高地。

  三、發展重點

  按照國家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方向,依托我省科技、人才、產業基礎及優勢,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組織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創新發展工程,集中優勢資源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壯大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模。

 。ㄒ唬└叨搜b備制造業

  1、航空產業。以國家實施大型飛機項目為帶動,加快大型飛機、新支線飛機、新型通用飛機的研制和產業化進程,積極推進航空發動機、機載系統、專用裝備、零部件的規;圃旒稗D包生產,積極培育現代航空服務業,加速航空產業聚集發展。

 
專欄1   航空產業工程
1、整機制造:以大型運輸機和大型干線客機為長線,以ARJ21、MA600、MA700等新支線飛機,運八系列飛機為中線,小鷹系列等通用飛機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民用飛機制造業發展。重點實施中航飛機公司綜合建設項目、西飛公司MA700新型渦槳支線飛機、陜飛公司中型飛機生產能力建設等項目。
2、配套產業:重點發展航空發動機研制,燃油控制系統、葉片、盤環件等發動機零部件;飛行控制系統、飛行慣導系統、機載計算機、電源等機載系統;飛機機身、機翼、尾翼、起落架等飛機大部件;陶瓷基復合材料、金屬基復合材料、碳纖維復合材料和鈦合金材料等航空新材料;飛機制造工藝裝備、檢測試驗設備、機場專用車輛、大型模鍛液壓機、飛機飛行模擬器、機場助航燈故障監測定位系統等航空相關設備。重點實施西航公司大函道比渦扇發動機、寶成公司航空裝備產業園、漢航集團航空工業園、中航自控所導航制導與控制產業基地建設等項目。
3、現代航空服務業:重點發展航空發動機維修中心、波音747-400客改貨等航空改裝維修;西安飛行學院、西安航空技術培訓學院、中飛實業公司飛行俱樂部等航空機場運營、航空教育培訓、航空旅游博覽等現代航空服務業。

  2、航天產業。圍繞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加大航天特種高技術向民用產業領域轉化力度,組織實施航天動力及有效載荷、衛星應用、航天特種技術等三大產業工程,形成航天主導產業及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專欄2   航天產業工程
1、航天動力及有效載荷:重點發展航天運載動力、空間飛行器有效載荷和航天微電子等產業,著力在液體火箭發動機、固體火箭發動機、衛星有效載荷等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加快航天主導產品市場開發步伐。
2、衛星應用產業:圍繞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領域,著力打造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終端及位置服務、北斗衛星空間基準授時、自主遙感信息、衛星載荷與測控、航天特色旅游等衛星應用產業鏈;重點建設陜西寬帶衛星通信骨干網、衛星導航應用綜合服務平臺、衛星遙感應用綜合服務平臺等三大支撐平臺,不斷拓展衛星應用領域;大力推進中國衛通衛星運營中心、導航衛星應用產業基地、衛星通信產業基地等衛星應用產業重點項目建設。
3、航天技術應用重點發展特種集成電路設計及制造、CAPP數字制造等信息技術;雙金屬復合管、高性能銅箔及覆銅板等新材料;增雨防雹火箭、特種閥及石化工程、印刷包裝設備等航天特種技術,促進航天特種技術在電子信息、石油、化工、機械以及防災等領域的應用。

  3、高端輸配電設備。圍繞國家特(超)高壓輸變電及智能電網、儲能電站等工程建設,依托西電集團等龍頭企業,大力開發智能電網設備、新型電力電子產品、風電場用開關成套設備、電網控制保護成套設備、鐵道電氣化設備等,推進特(超)高壓輸變電設備集成化,高、中、低壓輸配電設備系列化、智能化、小型化、低能耗發展。

專欄3   高端輸配電產業工程
1、開關控制設備:重點突破高可靠、免維護、智能化、無油化開關控制設備關鍵技術,重點發展高壓、特高壓封閉式組合開關、SF6斷路器、真空斷路器等產品。
2、變壓器:重點突破節能、小型、低噪音、高阻抗、防爆、超特高壓、大容量等變壓器制造關鍵技術,重點發展特高壓、超高壓變壓器、特種變壓器、組合式變壓器、非晶合金變壓器等產品。
3、避雷器、絕緣子:重點發展特高壓交直流避雷器、超特高壓GIS用小型化避雷器、新型大爬距絕緣子等產品。
4、電力電容器:重點發展高壓、特高壓用電容器,高壓輸電線路用串聯補償和可控串補成套裝置,特高壓交直流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及配套的并聯補償電容器裝置,加快推進超高壓直流輸電用電力電容器和冶金、化工、電氣鐵路用無功補償裝置和無功發生器的產業化。
5、中低壓開關、控制柜及真空器件:重點開發真空開關柜、低壓開關柜及126KV真空滅弧室、真空斷路器等產品;圍繞新型電力電子元件,突破高電壓等級應用關鍵技術,加快推進大功率IGBT產業化。


  4、高檔數控機床等裝備。圍繞數控機床“高速、精密、大型”發展方向,重點發展立式加工中心、數控車床、數控磨床等高端產品,加快開發柔性制造單元和柔性制造系統。大力發展新型海洋自升式鉆井平臺,超深井、多功能、大功率陸地和海洋石油鉆采設備等。加快發展大型軸流壓縮機、高精度冷熱連軋成套設備等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設備,大型交流變頻電牽引采煤機等綜合機械化煤炭采掘設備。

專欄4  高檔數控機床產業工程
1、高檔數控機床:依托秦川機床集團、漢江機床集團,重點發展多軸聯動、靜密、高速、數控、復合、環保的高檔機床,實現精密專用機床集成化、通用機床規;、功能部件及復雜刀具高端化。
2、石油鉆采設備:依托寶雞石油機械、寶雞石油鋼管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超深井、多功能、大功率特種陸地鉆機及配套設備、海洋自升式鉆井平臺、沙漠移動鉆井平臺等新型石油鉆井設備,以及連續油管、大口徑埋弧焊管、預精焊管等系列石油鋼管。
3、大型高精度冶金成套設備:依托陜股集團、西重院、中鋼西重、中冶陜壓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大型軸流壓縮機、能量回收透平裝置、空分壓縮機組、高精度冷熱連軋成套設備等產品,引導龍頭企業積極向成套裝備系統解決方案商和系統服務商發展。
4、綜合機械化煤炭采掘設備:依托西安重工集團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大型交流變頻電牽引采煤機、系列化掘進機、大型刮板輸送機、高端液壓支架、大型礦用電動輪自卸車、高壓輥磨機等設備,推進設備成套化、重型化、智能化和大功率機電一體化發展。

 。ǘ┬乱淮畔⒓夹g產業

  率先做大物聯網產業,發展壯大高端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加快培育激光應用產業,加快做強通信產業、半導體照明(LED)產業和新型顯示產業,推進六大產業集群化發展。 

  1、物聯網產業。圍繞傳感網絡節點、網絡構架和信息處理等物聯網三大產業領域,組織實施核心芯片、傳感器、RFID與定位跟蹤、傳感網絡、系統集成和示范應用等產業工程,突破核心技術、加強戰略集成、實施示范工程、推動行業應用。

專欄5   物聯網產業工程
1、核心芯片:依托陜西電子信息集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優勢微電子公司、西北工業大學等單位,組織實施“唐芯一號”芯片產業化、RFID芯片產業化、北斗GPS兼容接收機芯片產業化等重點項目。
2、傳感器:依托西北工業大學、中星測控公司、陜西電子信息集團、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寶雞恒通電子公司、渭河工模具總廠等單位,組織實施MEMS新型傳感器研發及產業化、無線壓力和慣性傳感器產業化、HT系列硅壓力傳感器、高性能精密角度傳感器等重點項目。
3、RFID與定位跟蹤:依托陜西烽火集團公司、西安航天恒星公司、西谷微功率數據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二十所等單位,組織實施RFID標簽封裝及讀寫器制造產業化、RFID實時定位系列產品產業化、超遠距離有源射頻系列產品產業化等重點項目。
4、傳感網絡:依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國移動西安分公司、中興公司、華為公司、西電捷通公司等單位,組織實施新一代寬帶通信共性關鍵安全TePA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及產業化、下一代移動軟交換系統、無線自組織網絡、基于3G網絡的智能手持終端設備開發及產業化等重點項目。
5、系統集成:依托西安大唐電信公司、中國移動西安分公司、陜西傳感網與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西谷微功率數據公司、華迅微電子公司等單位,組織實施基于云計算的物聯網數據存儲及信息化應用平臺、智能交通系統、西部優勢農產品生產精準管理系統、無線智能照明管控系統、智能網絡消防設備管理系統、智能監獄監管系統、文物存護環境實時監測系統、危險品智能監管系統、醫療物品及人員監控系統、智能導游系統等重點項目。
6、示范應用:依托西安大唐電信公司、陜西烽火集團公司等單位,在交通運輸、現代農業、能源化工、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現代物流、城市管理、安全監管、旅游等領域開展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激發和引導物聯網的應用需求。支持建設物聯網應用示范區,集中展示物聯網應用技術和示范工程,探索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模式。

  2、高端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組織實施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軟件研發基地、服務外包、信息服務以及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和設備制造等產業工程,發展壯大高端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

專欄6   高端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工程
1、行業應用軟件:圍繞金融、石油、電力、醫療等重點行業,以未來軟件、協同數碼、石油新生代、西部世紀、交大捷普等骨干企業為依托,發展行業應用軟件業。
2、嵌入式軟件:圍繞汽車電子、數字導航和醫療電子等發展需求,以中興通信、華為科技、龍旗、宇龍通信、航天恒星等骨干企業為依托,著力發展嵌入式操作系統和網絡化嵌入式應用軟件開發。
3、軟件研發基地建設:聚集美國Sybase、SPSS、Oracle、Emerson、Newegg、Objectiva、Active Network,加拿大Platform,日本Fujitsu、NEC、葡萄城,臺灣無敵、研華、力新、凌安等國際知名企業設立西安軟件研發中心,打造全球高端軟件重要研發基地。
4、服務外包:以NEC、富士通、神州數碼、炎興、博通等骨干企業為依托,面向日本、歐美和國內能源、醫療、金融、保險等行業市場,發展服務外包業。
5、信息服務:以利安、海天醫療、亞森等骨干企業為依托,圍繞社區數字化平臺與信息增值服務,發展信息服務業。
6、集成電路設計:以英飛凌、華芯、771所、631所、華迅、優勢、民展、龍騰、信源通等為依托,發展針對通信、數字媒體、信息家電、汽車電子、平板顯示、導航與物聯網等關鍵領域核心芯片,包括:3C多功能融合的移動終端芯片組開發、網絡通信產品開發、數字信息產品開發、平面顯示器配套集成電路開發;射頻識別及射頻芯片設計、4G芯片、高精度高速度ADC/DAC等。
7、集成電路制造:以西岳電子、衛光科技、能訊、華新麗華等為依托,發展集成電路代工與新型分立器件生產制造。
8、集成電路封裝測試:以美光、威世、771封裝廠、天勝、銳晶微電子、西谷微電子、太乙電子等為依托,圍繞軍民兩用市場,發展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
9、集成電路設備制造:以應用材料、理工晶體、西北機器、創聯新能源、捷盛電子、三海、西安點石等為依托,發展晶圓制造設備、封測設備、晶體生長設備、篩選設備以及金剛石切割片等產品。

  3、激光產業。重點實施基礎材料生產、芯片制備、半導體激光器耦合模塊、高功率激光器、先進激光加工、激光醫療、激光投影顯示、激光照明和紅外探測、激光軍事裝備等產業工程,推動我省激光產業快速發展。

專欄7   激光產業工程
1、基礎材料:以西安創聯精細陶瓷、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安華晶電子等為依托,重點實施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熱沉、AlN陶瓷、薄膜制備、焊料開發、GaAs晶體、光學鍍膜等產業化項目。
2、芯片設計制備依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等單位,重點實施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芯片設計和開發、金屬電極制備、外延生長設備等產業化項目。
3、半導體激光器耦合模塊:依托西光集團,205所等單位,重點實施半導體激光器整形模塊產業化,非球面透鏡、柱面鏡、微透鏡及陣列微透鏡等關鍵光學元器件等生產能力擴建項目。
4、高功率激光器:依托西安炬光科技、陜西西大科里奧等單位,重點實施半導體激光器、全固態激光器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擴建、極端環境下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等產業化項目。
5、先進激光加工制備:依托西北機器公司、應用材料西安分公司等單位,重點實施光纖耦合模塊和帶有光學整形、控制系統、電源、反饋電路和保護電路的OEM扭鑰匙系統項目,薄金屬板激光焊接系統、激光塑料焊接系統、激光熔覆系統激光硬化系統、激光硬釬焊接系統、太陽能激光刻膜系統以及激光硅片打孔系統等先進激光加工設備產業化項目。
6、激光醫療:依托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西北醫療器械公司、藍港醫療科技公司等企業,重點實施激光誘導熒光光譜儀、熒光定量基因檢測儀、基于激光和圖像技術的疾病診斷、生物檢測等系列激光診斷、檢測設備,以及激光脫毛、吸脂、祛斑等激光美容設備和激光前列腺治療等激光治療設備等一批產業化項目。
7、激光投影顯示: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等單位,重點發展影劇院和大型公共場所用大色域投影顯示系統、大型激光表演系統、激光彩色電視用高功率全固態激光器系統、家庭用激光顯示系統、公共信息顯示系統、便攜式激光投影系統等系列化激光投影顯示產品。
8、激光照明和紅外探測系統:依托陜西電子信息集團,重點實施激光夜視照明系統、紅外探測技術和系統制備等產業化項目。
9、激光軍事裝備:依托中科院理化所等單位,重點實施單兵作戰系統等國防軍事裝備核心高功率激光器產業化項目。

  4、通信產業。圍繞通信設備制造和通信研發服務等領域,組織實施通信系統設備、智能終端與關鍵零部件、核心元器件與嵌入式軟件、增值服務等產業工程,形成集通信技術研發、產品生產、應用與服務為一體的通信產業集群。

專欄8   通信產業工程
1、通信系統設備:重點研發基于下一代移動與互聯網的交換、傳輸、網絡與接入設備,重點發展涵蓋TD-SCDMA、WCDMA、CDMA、LTE的無線通信系統設備。
2、智能終端與關鍵零部件:重點發展手機終端、移動寬帶終端、移動融合終端等智能終端,超寬帶、多頻、多波束、智能等新型通信天線,光傳輸平臺、光端機、光中繼站等光通信部件,以及射頻連接器、電纜組件、微矩形連接器、通信電源等零部件產業。
3、核心元器件與嵌入式軟件:重點發展基帶芯片、射頻芯片、兼具導航功能的基帶與射頻芯片組等核心元器件;圍繞3C融合,重點發展面向信息家電、通信設備、導航終端、車載通信等領域的嵌入式軟件。
4、通信增值服務:重點發展以數字媒體、數字內容、即時信息服務等為核心的通信增值服務,以及網絡系統集成與工程服務等。

  5、半導體照明(LED)產業。重點突破半導體照明產業的芯片、電源、散熱、專用設備等一批核心技術,重點實施外延與芯片開發、大功率封裝、應用產品和設備與材料生產等產業工程, 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

專欄9   半導體照明產業工程
1、外延與芯片:以中為光電和華新聯合科技為依托,重點發展基于藍寶石、硅基板的高亮度外延片生長和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制造。
2、大功率封裝:以銅川麟字、西安智海、西安金巢光電和渭南永泰為依托,重點發展大功率高亮度LED封裝產業。
3、應用產品:以鼎元神光、智海、西安麟字、立明和烽火佰鴻為依托,重點發展LED照明產品;以771所、彩虹光電、青松科技為依托,重點發展AC LED、背光源、LED顯示產品;以楊凌、閻良、陜汽為依托,重點發展農業、航空、汽車等特種照明產品。
4、設備與材料:以西電科大、神光慧能、能訊和理工晶科為依托,發展LED襯底材料、MOCVD和激光爐等關鍵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

  6、新型顯示產業。突破數字電視SoC芯片關鍵技術,大力發展液晶玻璃基板、OLED/PLED材料和器件,實現對合機、研磨機、光電檢測系統等專用設備的產業化,提升平板顯示產業整體實力。

專欄10   新型顯示產業工程
1、數字電視SoC芯片:依托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安創芯科技公司,突破數字電視SoC芯片關鍵技術,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SoC系列芯片產業化。
2、顯示材料:依托彩虹集團,重點突破液晶玻璃基板6~8.5代的量產關鍵技術,組織實施系列液晶玻璃基板產業化項目,逐步擴大國內市場份額;依托瑞聯公司、彩晶公司、彩虹集團等,重點突破LCD混晶材料及OLED/PLED材料規;a關鍵技術,積極推進LCD背光源CCFL用熒光粉、PDP用熒光粉、OLED/PLED材料產業化項目建設。
3、顯示器件:依托寶萊特公司等,重點突破小分子蒸鍍、旋涂、高精度定位等關鍵工藝技術,進一步完善PM-OLED/PLED技術,掌握中小尺寸AM-OLED/PLED量產技術,實現OLED/PLED器件產業化。
4、顯示裝備:依托西北機器、航天自動化等公司,加快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步伐,大力推進對合機、光電檢測系統、熒光粉清洗機、研磨機、屏老煉堆棧機和后物流生產線等平板顯示專用設備產業化項目建設。

 。ㄈ┬履茉串a業

  依托我省在新能源方面的產業優勢,組織實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和核能等產業工程,壯大新能源產業規模,加快智能電網及運行體系建設,形成陜北風電和光伏發電、關中新能源裝備制造、陜南核電三大產業聚集區,使我省成為國內具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制造和應用示范基地。

專欄11   新能源產業工程
1、太陽能:依托陜西電子信息集團、美國應用材料、西安理工晶科等骨干企業,重點發展硅材料加工、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專用設備等三大產業,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實施一批大型產業化項目,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提高太陽能發電設備國產化水平,使多晶硅、電池片、電池組件等形成規;a能力,完善光伏技術研發、光伏產能建設、光伏發電及應用等產業鏈,做大做強太陽能光伏產業。
2、風能:依托金風科技、盾安科技、捷力電力電子、永電電氣等骨干企業,重點突破2.5兆瓦以上風電機組集成制造技術,新型永磁直驅風電機組,提高省內風電整機裝備國產化制造水平,增強風電市場競爭能力;圍繞風電裝備整機帶動零部件配套產業發展,打造西安風電設備制造產業集群。
3、生物質能:以減少對化石能源需求為方向,以保護生態環境、增加農民收入、做強做大生物能源產業為目標,加強技術創新,加大資金投入,實施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兩大工程,著力培育生物質能資源,積極發展生物質發電和生物液體燃料,推廣農村沼氣和固體成型燃料,發展循環經濟。
4、核能: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核電機遇,依托西安核設備、國核寶鈦等骨干企業,重點發展穩壓器、蒸發器支撐、主泵支撐、壓力容器、核級鋯棒材、管材、核燃料以及燃料運輸系統設備等,全面提高我省核電設備零部件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

 。ㄋ模┬虏牧袭a業

  在高性能結構材料、先進復合材料、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等五大產業領域,重點實施鈦及鈦合金、碳纖維、電子級硅材料、新型生物材料等產業工程,著力構建鈦及鈦合金、高性能碳纖維、硅材料、鉬及鉬合金等四大核心產業鏈,形成以寶雞、西安為核心“一軸七園”的產業布局,建成世界級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

  1、高性能結構材料。積極開展高性能鈦合金、鎂合金、鋁合金等先進輕合金材料制備等關鍵技術的研發,組織實施鈦及鈦合金材料、鈦部件、鈦終端應用產品、鈦材料專用設備和高性能鎂合金等產業工程,完善鈦及鈦合金產業鏈,形成新型高性能鈦板帶材、精鑄件、人體植入物、大型反應釜等一批高端產品。

專欄12  高性能結構材料產業工程
1、鈦及鈦合金材料:依托寶鈦集團、西部超導公司、西部鈦業公司等骨干企業,加快建設高品質金屬復合材、大規格寬厚鈦合金板材、高精度薄板材及無縫管材、高性能鈦合金絲棒材、大功率鈦及鈦合金熔煉用電子束冷床爐、高性能鈦鋼復合板、鈦銅復合棒爆炸—軋制,以及鈦及鈦合金返回主輔料回收處理等一批重點產業化項目,實現高端鈦及鈦合金材料批量制備國產化。
2、鈦部件:依托西部金屬材料公司、陜西宏遠鍛造公司、寶雞力興鈦業公司等骨干企業,加快建設鈦及鈦合金鑄件管道件、鈦及鈦合金異型鍛件等一批重點產業化項目,明顯提升鈦部件加工制造水平。
3、鈦終端應用產品:依托西部超導公司、西安寶德公司、寶雞鑫諾公司等骨干企業,加快建設低溫超導用鈮鈦材、高性能鈦合金粉末冶金零件、生物醫用鈦材等一批重點產業化項目,實現鈦產品應用的功能化、多樣化。
4、鈦材料專用設備:依托寶色特種設備公司、寶冶鈦鎳制造公司、西安優耐特容器制造公司、西部金屬材料公司等骨干企業,加快建設鈦合金加工裝備、鈦鎳基離子膜節能電解槽等一批重點產業化項目,提升國內鈦裝備整體制造和應用水平。
5、高性能鎂合金材料:依托西北工研院、金航公司等,重點建設新型高性能耐熱系列鎂合金制備及產品開發項目;依托西安四方公司實施輕質高強度鎂鋰合金及鎂鋰基復合航空材料產業化項目,促進航空、航天、汽車等產業發展。

  2、先進復合材料。組織實施碳纖維材料、碳纖維制品和陶瓷基復合材料產業工程,在碳纖維材料T300的基礎上,加快T400及以上級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構筑多元化、規;奶祭w維材料產業鏈。

專欄13   先進復合材料產業工程
1、碳纖維材料:依托西安康本公司重點建設高性能碳纖維材料產業化項目。
2、碳纖維制品:依托航天四院43所重點建設復合電纜芯、大型飛機結構件、碳纖維預浸料、碳纖維預制體等產業化項目;依托超碼公司實施飛機碳剎車盤、碳碳熱場材料產業化項目;依托航空制動公司實施飛機、汽車用剎車材料產業化項目;依托科耐摩擦材料公司實施紙基摩擦片產業化項目。
3、陶瓷基復合材料:依托帝邦公司重點建設特種復合陶瓷材料及制品產業化項目;依托航空制動公司實施碳/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剎車盤產業化項目。

  3、電子信息材料。圍繞電子信息材料高起點、規;、前瞻性發展要求,大力推進新型電子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組織實施電子級晶硅材料、平板顯示材料、電子漿料和其它電子專用材料產業工程,促進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專欄14   電子信息材料產業工程
1、電子級硅材料:依托天宏硅材料公司重點建設年產3750噸微電子級多晶硅生產線項目;依托理工晶體科技公司和創聯新能源設備公司重點建設單晶爐產業化項目;依托華山半導體材料公司重點建設單晶硅切片加工項目。
2、顯示材料:依托瑞聯近代電子材料公司重點建設OLED顯示發光材料高技術產業化項目;依托彩虹集團重點建設TFT-LCD玻璃基板產業化和PDP用熒光粉產業化項目。
3、電子漿料:依托宏星漿料公司重點建設新型環保電子漿料、超細電子粉體材料、金導體漿料、銀導體漿料、鋁導體漿料、電致熱有機系列電子漿料等產業化項目,形成電阻漿料、導體漿料、介質漿料、有機漿料等系列產品。
4、其它電子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重點建設大規模集成電路散熱材料、CT機用高精度鎢片、稀有金屬靶材、鈮合金加工材和鉭板管帶材等稀有金屬電子材料深加工項目;依托西北工研院、西凱光電公司,重點建設室溫核輻射探測器用CZT晶體制備及應用產品開發項目;依托航天四院建設高性能聚酰亞胺薄膜產業化項目,提升撓性印制電路板、液晶顯示屏等電子產品制造水平。

  4、新能源材料。積極開展多晶硅制備綜合利用新技術研發,組織實施太陽能級硅材料產業工程,構建多晶硅、單晶硅、單晶硅片(棒)等硅材料產業鏈;加大力度開發核電設備專用新型稀有金屬材料,組織實施核電用材料產業工程,為我國核工業快速發展提供支撐。

專欄15   新能源材料產業工程
1、太陽能級硅材料:依托西京科技實施高純度單晶硅制備與加工產業化項目;依托隆基硅材料公司、華晶電子公司、驪晶電子公司等實施單晶硅切片加工項目。
2、核電用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實施核電用反應堆控制棒產業化、鋯合金包殼材料產業化、高性能金屬多孔材料產業化等項目;依托天力復合材料公司實施核電用層狀金屬復合材料產業化項目;依托國核寶鈦鋯業公司實施核電用鋯合金管、棒、板帶材產業化項目。

  5、新型功能材料。組織實施高質量鉬及鉬合金粉末及燒結制品、高性能鉬及鉬合金坯材料及器件和環保節能型鉬化工產品等產業工程,形成高附加值的鉬及鉬合金產業鏈。組織實施新型生物材料、稀有金屬粉末及金屬多孔材料和其它稀貴金屬材料等產業工程,逐步形成我省新材料產業新的增長點。

專欄16   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工程
1、新型生物材料:依托艾爾膚公司重點建設組織工程皮膚材料產業化項目;依托巨子生物公司重點建設類人膠原蛋白系列產品產業化項目;依托西部超導公司重點建設醫用鈦合金材料項目。
2、高質量鉬及鉬合金粉末及燒結制品:依托金鉬集團,大力推進高純度鉬粉、噴涂用球形鉬粉、超細鉬粉、注塑成型用鉬粉等鉬及鉬合金粉末的系列化發展。
3、高性能鉬及鉬合金坯材料及器件:依托金鉬集團、西部鑫興鉬業公司,積極推進高精度鉬箔、鉬帶、鉬器件、鉬靶材、超細鉬絲等系列制品擴大規模,大力發展鉬銅復合材料、TZM(摻雜鈦鋯)鉬合金、稀土摻雜鉬合金、復合強化鉬合金等鉬合金材料。 
4、環保節能型鉬化工產品: 依托西部鑫興鉬業公司,積極開發低硫、低污染環保型石油化工產品用含鉬催化劑,形成系列化有機鉬產品。
5、稀有金屬粉末及金屬多孔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重點建設稀有金屬粉末及冶金制品、金屬多孔材料及元件、鐵鉻鋁纖維、不銹鋼纖維、多層金屬復合網等稀有金屬粉末及金屬多孔材料產業化項目。
6、其它稀貴金屬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重點建設鎢及鎢合金板材、鎢深加工制品、鎢及鎢合金棒材,貴金屬毛細管材、窄帶材、多層復合異型絲等產業化項目;依托陜西斯瑞公司、西安交大,加快實施電力開斷觸頭CuCr(銅鉻)材料、高速機車牽引電機轉子高性能Cu-Cr-Zr(銅鉻鋯)合金材料、汽車焊接電極材料等高導高強銅基合金材料產業化項目。

 。ㄎ澹┥锂a業

  在生物醫藥和生物育種兩大產業領域,重點實施生物檢測試劑、創新藥物、現代中藥、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農作物良種、畜牧良種、林業新品種等產業工程,加速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開發,促進我省生物產業做大做強。

  1、生物醫藥。重點在生物檢測試劑、創新藥物、現代中藥和新型醫療器械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實施生物醫藥產業工程,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化發展。

專欄17   生物醫藥產業工程
1、生物檢測:開發預防、診斷威脅人民生命與健康的傳染病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積極開展肝炎、結核病、肺炎和出血熱等重大傳染病疫苗的升級換代;推進生物芯片技術在傳染病檢測、疑難病臨床檢測、藥物篩選、食品檢測、環保檢測等領域的應用。
2、創新藥物:重點在治療性抗體、多肽合成藥物、不產生耐藥性的新型抗生素、人血代用品、急救藥物等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創新藥物。推進緩釋、控釋、靶向、透皮、粘膜給藥制劑等各類新型制劑的開發和產業化。
3、現代中藥:重點推進中藥提取物、中藥飲片、原料藥等中間體的研發和生產;開展中藥劑型的改造和二次創新,加快治療心血管、腫瘤、肝炎、骨質疏松、血液病、腎病、胃消化等疾病的中成藥開發。
4、生物醫學:重點開發生物醫學材料、人造皮膚、人工骨、心臟起搏器等器件及制備技術;發展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易操作的社區和家用醫療器械;加大重大疾病的急救、診療、康復技術和設備的研發。
5、生物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重點開展秦巴山區和黃土高原生物物種多樣性調查,加強對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性研究,建設6-10個生物物種種質資源保護區和植物種質資源圃。建立生物資源的評價、鑒定、保護與利用技術體系,實現我省生物資源由數量型收集向質量型保護與利用轉變。充分利用組織培養、基因和生物分離等現代生物技術以及馴養繁殖的科學試驗,對優勢特色生物資源進行保護和修復,促進我省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2、生物育種。圍繞解決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結構調整等核心問題,依托楊凌示范區,加快一批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積極推進農作物良種、畜牧良種和林業新品種的選育,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

專欄18   生物育種產業工程
1、農作物良種:重點推進優質高產小麥、專用玉米、雜交油菜等農作物良種的產業化;加強作物遺傳改良、超級品種選育等農作物良種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開展轉基因和抗逆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
2、畜牧良種:加速開展肉牛、奶牛分子細胞工程育種關鍵技術研究,培育出優勢性狀新品系,建立穩固的具有集團特色的肉牛、奶牛育種基地;采用現代分子細胞工程育種技術與傳統育種手段相結合,選育適應我省及周邊地區的優質瘦肉型配套系雜優豬;采用胚胎工程和基因工程與分子育種及常規育種相結合的方法,加快奶山羊、肉山羊高產品系、絨山羊細絨品系選育。
3、林業新品種:重點培育抗蟲、高產、優質基因工程速生用材林和經濟林新品種;結合我省陜北和渭北地區干旱、鹽堿、荒漠地生態修復和保護的需求,開發一批具有防風固沙、治理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的新經濟林木和壓堿抬田的生態漁業技術;結合我省生物能源產業發展需要,培育改良含油量高且速生的林木新品種。

 。┕澞墉h保產業

  組織實施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資源綜合利用、環保服務等產業工程,大力開發節能環保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推進合同能源管理,依托重點工業區建立環保產業示范園,加快我省節能環保產業高水平、規;l展。

專欄19   節能環保產業工程
1、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重點發展城市污水處理、中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地下水飲用水源凈化等水污染防治技術與成套設備;冶金、煉焦工業煙氣脫硫、脫硝、除塵和工業有機廢氣及機動車尾氣凈化等大氣污染防治技術與設備;垃圾、工業廢棄物及污泥處置設備;環境質量、飲用水源、廢水及煙氣排放在線監測、遙感遙測、監控技術與設備。
2、資源綜合利用:重點發展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治理設備;油頁巖、高嶺土以及有色、稀貴金屬等共、伴生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煤層氣綜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發電;冶金、化工、造紙、食品、印染、紡織等行業廢氣、廢液、廢渣的資源綜合利用。
3、環保服務:重點開展水體、大氣、噪聲、固廢、生態、環境監測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培育環保技術、產品的評估、咨詢、交易等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環境污染治理設施、自動連續監測等方面的專業化運營服務機構;發展環保設備生產、工程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管理等一體化的集成服務型企業。

 。ㄆ撸┬履茉雌嚠a業

  依托比亞迪公司、陜汽集團等龍頭企業,組織實施整車制造和配套系統產業工程,積極培育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碼頭牽引車等,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系統、控制系統、充電系統、充電樁和充電站系統,以及燃料電池一體化技術及其在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規;l展。
四、重點產業鏈

  以“產業發展集群化,集群發展園區化”為基本模式,依托我省科教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依托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產業基地,著力構建航空、衛星應用、物聯網、激光器及應用、集成電路、半導體照明、光伏、風電設備、高性能碳纖維及應用、鈦及鈦合金、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鏈,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

 。ㄒ唬┖娇债a業鏈

  以西安航空產業基地為核心,以漢中、寶雞、咸陽、渭南等地為擴展,構建“一基地五園區”產業發展平臺,進一步整合陜西航空產業資源,完善由整機研究、設計、制造、試飛鑒定、教學培訓以及航空發動機、機載設備、零部件、專用裝備制造、現代航空服務業等構成的完整產業鏈,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

 。ǘ┬l星應用產業鏈

  以西安航天產業基地為核心,著力打造衛星應用及運營服務產業鏈,加快衛星通信廣播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加強衛星導航應用與基礎保障體系的關聯建設,促進衛星導航運營企業規;徒K端設備產業化發展;建立遙感衛星數據的開發利用和開放共享,加強衛星遙感數據在重要行業和區域發展中的應用,建設國內一流的民用航天高技術產業基地。

 。ㄈ┪锫摼W產業鏈

  以西安高新區為核心示范區,構建以應用解決方案為核心,傳感感知、傳輸通信、運算處理為關鍵環節的物聯網集成創新產業鏈,加快形成較為完備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全力打造物聯網產業集聚地,建設西安國家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

 。ㄋ模┘す馄骷皯卯a業鏈

  在西咸新區,構建基礎材料生產、芯片制備、半導體激光器耦合模塊、高功率激光器、先進激光加工、激光醫療、激光投影顯示、激光照明和紅外探測、激光軍事裝備等產業鏈,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產業發展承載能力,建設國際一流的高功率激光器及應用高技術產業基地。

 。ㄎ澹┘呻娐樊a業鏈

  以西安高新區為核心,構建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制造、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集成電路設備等產業鏈,完善包括測試與分析平臺、MPW&IP平臺、EDA平臺、人才培訓服務平臺等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培育形成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建設國內一流的集成電路設計西安產業化基地。

 。┌雽w照明產業鏈

  在西安高新區和西安經開區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構建半導體照明外延片、管芯及MOCVD設備、芯片封裝、半導體照明燈具設計生產等產業鏈,建設國內一流的半導體照明高技術產業基地。

 。ㄆ撸┕夥a業鏈

  以西安為核心,以寶雞、咸陽、渭南、商洛、延安、榆林為輻射,構建硅材料加工、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專用設備、發電系統等產業鏈,提高光伏產業的規;a能力,建設高端光伏產業基地。

 。ò耍╋L電設備產業鏈

  在西安經開區,構建發電機、變頻器、葉片、塔筒、軸承、變槳控制系統、整機控制裝置以及整機制造等風電設備產業鏈,強化自主研發和產品系列化、成套化發展,形成整機、核心部件、配套零部件制造三級產業體系,建設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風電設備產業基地。

 。ň牛┾伡扳伜辖甬a業鏈

  在寶雞高新區和西安經開區,構建鈦及鈦合金材料制備、鈦部件制造、終端應用產品制造及特種專用設備制造等產業鏈,并向高端產業鏈延伸,擴大鈦及鈦合金材料在新型飛機、載人航天、探月、海洋、石化、核電等領域的應用,建設國際一流的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

 。ㄊ└咝阅芴祭w維及應用產業鏈

  在西安航空產業基地,構建高性能碳纖維、碳纖維預浸料、碳纖維預制體、碳剎車盤、高溫爐用熱場材料、輸電鋁導線用碳纖維復合芯、大型飛機用碳纖維結構件等產業鏈,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性能碳纖維及應用高技術產業基地。

 。ㄊ唬┥镝t藥產業鏈

  以西安為核心區、楊凌為拓展區、陜南三市為輻射區,構建丹參、黃姜、絞股藍、秦艽、天麻等優勢資源中間體、原料藥、中藥飲片、中藥制劑等產業鏈,在陜南建設醫藥原材料種植、生產基地,在西安—楊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研發、制造基地,建設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高技術產業基地。

  五、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落實科教興陜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人才強省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積極實施知識創新、產業創新、產業支撐以及研究院、產業聯盟、創新型城市建設等六大創新工程,構建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技術轉移轉化、區域創新環境等完整的創新體系。大力推進軍民技術融合,促進經濟、科技、教育有機結合,破解技術瓶頸制約,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最大限度發揮自主創新對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引領作用。

上一條:陜西省“十二五”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 下一條:最后一頁
西安星空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  西安市公園南路南段7號陽光麗城3號樓3單元403室  
馬總:139-9199-7258        雷經理 :135-7228-7726
陜ICP備16017210號   西安網贏網絡科技
日本一在线中文字幕dvd